《自然》: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中国计划测试脑机接口技术入选
时间:2024-12-20 18:59:58来源:科技日报
随着2025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人们对科技向善、赋能未来的期待也与日俱增。

英国《自然》网站在12月17日的报道中,列出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,包括欧洲散裂中子源“上岗”、确定新型超级对撞机的可行性,以进一步揭示宇宙奥秘;发射新型卫星,高频率监测地球“一举一动”,助力灾害救援。此外,中国脑机接口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,应用范围从医疗康复到虚拟现实,充分彰显“科技让生活更美好”这一宗旨。

2023年10月24日,清华大学医学院团队设计研发的脑机接口NEO,在宣武医院成功进行首例临床植入试验。图片来源:中国清华大学官网

SPHEREx观测卫星将巡查整个天空。

图片来源:NASA官网

“生物质”任务观测地球森林(艺术图)。图片来源:ESA官网

粒子探测开启新篇

历经十多年建设后,位于瑞典隆德的欧洲散裂中子源有望于2025年“上岗”。这台“庞然大物”通过向重金属靶发射接近光速的质子,碰撞产生中子脉冲。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中子,探测材料内部结构。

与此同时,欧洲核子研究中心(CERN)目前正对拟议的超级对撞机——未来环形对撞机(FCC)进行可行性论证,详细评估其建造成本、技术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。FCC周长91公里,旨在取代周长27公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(LHC),耗资将高达170亿美元。这一可行性分析将于2025年结束。

中国“读脑术”再接再厉

2025年,中国在脑机接口(BCI)技术领域更进一步,计划开展一系列测试,与埃隆·马斯克“神经连接”公司制造的脑机接口一较高下。

中国一款备受赞誉的产品名为NEO(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)。这款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有8个电极,可置于大脑感觉运动皮层上,旨在帮助瘫痪人士恢复手部运动功能。

NEO的临床试验始于2023年,早期结果显示,在家连续使用9个月后,脊髓损伤患者能够进食、饮水、抓握物体。NEO团队计划2025年开展更大规模试验。

宇宙探索步履不停

2025年,月球可能变得“门庭若市”。1月,日本私营月球探索公司ispace的“月球探险”(Venture Moon)探测器,将携带着陆器和微型月球车前往月球。美国“直觉机器”公司也将向月球南极发射着陆器,并携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冰钻和质谱仪,深入剖析月球表面下的物质构成。作为该任务的一部分,NASA的“月球开拓者”将绕月运行,绘制月球地表水分布图。

此外,科学家还计划通过观测太阳风探索宇宙奥秘,两项太阳风任务蓄势待发。其中由欧洲空间局(ESA)和中国科学院携手打造的太阳风—磁层—电离层链路探测器(SMILE)将研究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。NASA的“统一日冕和日光层偏振计”(PUNCH)将更细致地研究太阳大气层,拍摄其3D图像,厘清能量如何流入太阳系这一困扰天文学家60年之久的谜团。

NASA还将于2025年发射“宇宙历史、再电离时代和冰探测器分光光度计”(SPHEREx)。这颗卫星将首次利用近红外光,以102种颜色绘制整个天空。在两年内,该卫星将收集银河系内超过4.5亿个星系和1亿多颗恒星的数据,为揭示宇宙起源提供宝贵线索。

疫情防控未雨绸缪

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仍未在2024年6月的截止日期前,就“大流行病防范协议”达成一致。在共享病原体样本和基因序列的规则、如何利用技术助力中低收入国家快速生产疫苗、药物和试剂检测盒等问题上,各成员国仍存在分歧,导致谈判陷入僵局。

今年8月,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病原体清单,将导致甲型流感、登革热和猴痘病毒在内的30多种微生物列入其中。成员国现在的目标是,在2025年5月之前敲定协议文本,以更好地守护人类健康。

气候公约“三十而立”

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30次缔约方大会(COP30)将于2025年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,标志着联合国气候谈判风雨兼程已30年。各国希望在这一重要时刻,为2024年COP29会议上悬而未决的资金安排事项画上圆满句号。在COP29上,各国已经达成一项新协议:2035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。COP30将明确这笔资金的来源以及多少将作为赠款而非贷款提供。

围绕《联合国塑料条约》的谈判也将继续进行,最新一轮谈判已于今年12月结束,但各方未能达成最终协议。《联合国塑料条约》旨在构建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框架,加强对塑料制品的监管。

监测地球“一举一动”

2025年,两颗卫星将腾空而起,成为科学家监测地球和自然灾害,研究森林的“左膀右臂”。

NASA—印度空间研究组织(ISO)合成孔径雷达(NISAR)任务将每12天对地球上几乎所有陆地和冰雪覆盖表面完成两次监测,收集的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完整的地球运动图景。

ESA的“生物质”(Biomass)任务将利用雷达,测量地球上森林生物量的分布情况,并研究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。

这两大任务提供的观测结果,将为全球范围内关于结束森林砍伐的承诺提供有力科学依据。

标签:

  • 上一篇文章: 横林镇双蓉村:人大助力农房改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最后一页
  • 最新
  • 《自然》: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中国计划测试脑机接口技术入选

    随着2025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人们对科技向善、赋能未来的期待也与日

  • 横林镇双蓉村:人大助力农房改造

    一排排红白相间的乡间别墅,一栋栋建设完备的公寓楼,行走在全国农

  • 宿迁召开“两考”安全工作会议,确保组考顺利

    12月12日下午,宿迁召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暨普通高中学

  • 北京:未来科学城再添九年一贯制学校

    记者昨天从未来科学城管委会获悉,未来科学城西区将新建一所九年一

  • 3000多米地下,年产百万吨页岩油怎么压出来

    尘封2 5亿年,13年艰难解锁3000多米地下,年产百万吨页岩油怎么压出

  • 2024 年江苏高等教育年会在徐州盛大举行

    11月23日至24日,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、徐州医科大学主办的2024年

  • 增强免疫力 这样“吃回来”

   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 病后调养也要注重增强免疫力 这样吃回来现

  • 央行: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3.61万亿元

    据央行网站消息,中国人民银行统计,2024年三季度末,金融机构人民

  • 发展软件业要有盘根究底的劲头

   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

  • (第七届进博会)中国长江经济带9省市自贸试验区将联动发展

   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(记者 李姝徵)中国长江经济带9省市自贸试验

  • 多地派发新一轮消费券 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潮

    近期,多地结合市场需求、地域特色、居民喜好等,投放新一轮消费券

  • 197天,积石山地震78户灾后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

    10月25日,历经197天的紧张施工,由中铁三局天津公司承建的青海省海

  • 中法工艺大师在沪展开“匠”与“艺”的对话

   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 (记者 陈静)为配合第七届进博会的举办,庆祝

  • 新华全媒+丨河南:“以旧换新”提振家电和汽车消费市场

    今年以来,河南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上不断扩围加力,持续激发内需

  • 当前速讯:Win10电脑当前用户名怎么查看?win10电脑时间老是不对是什么原因?

    Win10电脑当前用户名怎么查看?1 在开始菜单的窗口中搜索控制面板

  • 新华鲜报丨三步走!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

    2027年空间科学研究水平整体跃升;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;205

  • 旅游
    • 邓州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:健身春游涌邓州-当前要闻

    • 西平县嫘祖镇召开2024年“传承家风 浓情春节”家庭文明建设座谈会

    • 驻马店开发区金山办事处界牌社区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_热头条

    • 上海瑞东医院眼科专家:精雕个性化微飞秒近视手术这样提升术后视觉质量 环球视点